一、操作前准备
1、设备检查
确认加热系统、冷却系统及泵送装置无泄漏或损坏,检查安全阀、压力表、温度计是否灵敏可靠。
检查水位及水质:若设备依赖外部供水,需确保水质符合要求(氯含量<50mg/L),避免结垢影响热交换效率。
2、清洁与消毒
启动自动清洗系统(CIP),依次进行水洗→碱洗(2% NaOH溶液,80℃循环30分钟)→水洗→酸洗(2% HNO₃溶液,80℃循环30分钟)→最终水洗,确保无化学残留。
直接接触物料的管道及容器需彻底消毒,防止交叉污染。
3、预热与参数设定
通电预热至目标温度(通常135–150℃),升温期间观察仪表稳定性。
设定关键参数:灭菌温度(依物料特性定,如乳制品常用135–150℃)、保温时间(4–6秒)、系统压力(根据温度调节,高温段需3–6MPa维持液态)。
二、运行操作流程
1、进料启动
待温度稳定后,缓慢启动进料泵,控制流速使物料均匀通过灭菌段(如管式或板式热交换器)。
监控初始出料状态,调节节流阀维持系统压力(防止物料汽化),确保沸点温度高于设定灭菌温度。
2、实时监控与调整
持续跟踪仪表数据:温度波动需≤±1℃,压力异常时立即调节蒸汽阀。
液体物料需关注流动性(黏度变化),粉体物料防止堵塞(颗粒粒径需适配设备)。
3、冷却与出料
灭菌后物料经双套管快速冷却至65℃以下(外层通冷水/冰水),避免热敏成分变性。
通过三通旋塞控制出料方向,接入无菌包装容器或暂存罐。
三、停机与维护
1、安全停机
关闭进料泵→切断热源(蒸汽)→待温度降至80℃以下后排空系统物料。
突发停电处理:立即关闭蒸汽阀,开启排水阀泄压,防止设备内余热损坏物料。
2、彻底清洗
每次使用后执行完整CIP程序,重点清洁热交换管道内壁积垢。
长期停用需排空管道存水或注入1%碱液防冻防腐蚀。
3、定期维护
每月检查减速机油位(使用32#汽机油),每年校验安全阀/压力表精度。
易损件(如密封圈)按磨损情况更换,润滑滑动部件保障运行顺畅。
四、关键注意事项
安全禁忌:严禁无液空转进料泵,禁用氯化物清洗剂,强酸/强氧化物不可灭菌。
温度控制:灭菌阶段温度需严格保持下限(如121℃)至上限(124℃)间波动,确保微生物灭活率。
故障预案:运行中若温度或压力失控,立即启用紧急排气阀中断程序,排查热源或传感器故障。
以上步骤综合了液体与粉体设备的通用流程,具体操作请以设备说明书为准。